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动态

>

学院新闻

>

正文

浙江文化海外传播研究 ——我院成功协办第五届浙社科学术年会分论坛

来源:

发布:

发布时间:

2020-11-04

浏览次数:

点击:[]次

 围绕浙江科技学院四十周年校庆和高水平建设浙科大的战略蓝图,对标第五届浙江省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建设‘重要窗口’:高水平推进省域治理现代化”的主题要求,20201031日下午1330分,由我院协办的第五届浙江省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化传承发展与浙江精神创新”分论坛之第二分会场会议,在浙江科技学院行政楼328成功举行。

 第二分会场的会议报告围绕“浙江文化海外传播研究”主题进行,来自浙江师范大学的胡美馨教授、宁波大学的张芸教授、浙江传媒学院的邵有学教授、浙江财经大学的黎昌抱教授、江苏求真译林出版社和英国新经典出版社黄永军社长,分别作了主题报告。此次会议由外国语学院/中德学院院长朱吉梅教授和英语系杨洋教授担任主持人,学院全体教师和部分学生参加。

 主题报告以朱吉梅教授的致辞拉开序幕。朱吉梅在致辞中强调了此次论坛召开的重要背景和意义,然后依次介绍了此次作报告的五位专家。


 首先,胡美馨教授作了题为《浙学经典“走出去”的当下观照与路向思考》的精彩报告。她指出浙学虽以地域为名,但是众多浙江学者已将很多问题置于世界文明比较中进行思考,因此面对现代性话语体系中存在的话语单一性危机和全球化时代不对等的文化互动等现状,以浙学经典为代表的中国传统经典应该采取“走出去”的原则,打破当今话语体系中的“话语霸权”,形成独特的中国传统话语。胡美馨还提出了浙学经典“走出去”的路向思考。借助浙学研究的已有成果,采用文本辨读的经注策略,同时兼蓄差异、协同创新,浙学经典“走出去”不仅可为突破世界话语单一性危机、发展世界话语多样性做出积极贡献,同时也可为世界发展、治理等提供独特话语智慧,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愿景贡献中国智慧。

 紧接着,张芸教授的报告《德国舞台上的<Q正传>》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剧作家Christoph Hein改编鲁迅小说《阿Q正传》这一具体实例为切入点,详细论述了改编后的舞台剧与小说在情节和内容上的变化,同时从语言表达、行为举止以及精神状态等方面对舞台剧和小说中的人物角色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这是不同体裁或是文化差异造成的结果。改编后的《阿Q正传》更适合德国社会的舞台和观众趣味,但仍不失鲁迅的基本精神。另外,张教授还从《阿Q正传》在海外的传播现状得出结论,译介工作不仅要立足自身,同时也要考虑对方的接受与采纳。


 然后,邵有学教授所作的《借助语言文化的传播开展文化全球化》报告也引起在座人员的极大兴趣。他强调对外传播、语言先行,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传播一种语言就意味着传播一种文化。邵教授提出,凭借遍布世界各地会说汉语的华人华侨可以向全球进行中华文化传播,另外借助华文教育、“汉语热”和“中国文化周”等活动可以很好地讲好中国、浙江故事。作为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汉语,推动汉语文化传播不仅有利于促进中外人文交流,同时也能为推动世界多元化语言文化发展、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积极贡献。但是,邵教授也指出了汉字习得困难成为中国语言和文化“走出去”的障碍和挑战,因此这是一个长期的、逐步积累的发展过程。


 短暂而轻松的茶歇过后,黎昌抱教授的报告《中国题材异语作品无本回译评价标准研究》带来了极大启发和思考。回译研究是翻译学研究领域的热门话题,但是作为特殊回译现象的“无本回译”却鲜为人知。黎教授借助“文学自觉”这一概念提出了无本回译的重要性,通过文化认同、文化协调、文化创新和文化反省,正确处理本位文化与客观文化之间的关系,理解和接纳多元文化,从而共同构建新的文化语境。基于自建的研究语料和研究方法,黎教授总结了无本回译可遵循的四条评价标准:一是文化内容是否朝着跨文化写作者设想中的“原本”方向努力还原;二是译作语言是否最大限度地向本位文化语境归化;三是作品的文本类型是否得到有效保留;四是译作是否符合读者的本位文化现实性。


 最后,黄永军社长给我们介绍了《面向“一带一路”中国主题图书海外出版与推广》。他用丰富的图片向我们展示了中国主题图书在“一带一路”国家的翻译和出版历程与现状,以及在多国的宣传推广实践与经验,其中既包括介绍中国共产党成功之道等“红书”,也包括介绍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图书,还包括助力全球抗疫的抗疫图书。这些主题图书的出版与推广,不仅是在向全世界讲述“中国故事”,更是在向全世界传播“中国梦”,从而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去以及软实力的提升。

 会议在所有参会教师的积极讨论和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此次第五届浙江省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分论坛第二分会场主题报告持续三个半小时、由来自不同研究领域的五位专家分别做了精彩演讲。他们就大家共同关心的话题、从多个视角论述了“浙江文化海外传播研究”的理论与实践,不仅成为“文化传承发展与浙江精神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将推动我院及我校人文社科建设新篇章。

       (撰稿人:外国语学院/中德学院 夏雪)